2011年5月31日 星期二

指南宮----信仰

        天空飄起綿綿細雨在文山區已成常態,這天也下起了小雨,因為地形的關係。雨影響了人們的生活習慣,是否也影響了當地人的宗教信仰?這是我們這次前往訪問指南宮的目的。
        在訪問前我們已知道一些關於宗教和雨的傳說,情人到指南宮會分手便是一例。觀世音為了阻止呂洞賓的追求而造了一條大河─淡水河,而每逢觀世音菩薩生日當天便會下雨等等,都是人們為了解釋當地地形和氣候所衍生出來的傳說。

        到了指南宮本殿,我們聽從建議,前往凌霄寶殿訪問知曉許多歷史的張寶樂秘書。經由自我介紹和最初的問候,我們意外的發現張寶樂秘書是民國50年由政治大學新聞系畢業的學長。
         張秘書的回答也出乎我們預料之外,他一開口便是要我們不要迷信,並對於關於雨的傳說幾乎字支不提。身為指南宮的秘書,他並不否認神明的存在,相反的,他認為神明會顧全大局,對於世間的一切自有安排。但雨只是因為地形「剛好」形成的樣子而降下,並沒有甚麼神祕的力量在其中,而傳說更只是街頭巷語的民間故事。

        「不要去想那種東西!」張秘書說道,傳說只是用來吸引人們的故事,就如廟會越熱鬧越會吸引人群一樣。宗教只有一個意義,就是「勸人為善」。天地是宏觀的,以大自然的角度來說,人和花草一樣,沒有誰比較重要、比較不重要。氣候的變化,例如雨,是上天定下的原則,不是人說求就求的到的。
        沒有問到雨天的傳說與故事,我們卻意外的了解到另一層面的信仰。張秘書對於天的稱呼不定,神明和上帝、上天對他來說是相同的,是一個非同人的存在形式,完全客觀且宏大。而指南宮外的雨還在綿綿的下著,因為地形的關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