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1年6月1日 星期三

小巷弄

        現今台灣,充斥著鋼筋混凝土建築物,比例為95%,為世界第一名;紅磚瓦片的古厝已經愈來愈少。然而在台灣,尤其是北台灣,四季多雨的季節裡,古厝應對雨的措施可不輸鋼筋混凝土建築。
古厝的地面除了台基,也注意排水方向,如何將中庭的水集中,導流排放至屋前,是專業的學問。為了排水,古厝的房屋做成坡頂,坡度30度左右。房屋出檐較深,樓房分層數設腰檐。圍牆、風火山墻上部做瓦頂,在山墻的門窗洞口上設雨披等。這些都是保障房屋順利排水和保證墻面不被雨淋的有效設施。
        由於夏季空氣濕度大,尤其在梅雨季節,物品容易發霉腐爛,石頭上面出現冷凝水,影響房間的使用。通常在建築中採用臥室房間地面架空、住宅中設閣樓放置日用品和木柱底下設石柱「石出」等方法來防潮。
       如上述,古厝其實暗藏了許多先人的生活智慧,然而在都市快速發展的過程中,漸漸地遭到了拆築。但大家知道嗎?在文山區指南路二段上,從康視美藥妝店的小巷進去後,就有著一棟棟紅磚瓦片的古建築,經歷了百年的歷史,至今依然屹立不搖,每一棟古厝也都有著他們的故事。
        小巷弄中有著一間機車行,已經開了18年,是鄭老闆在他兒子出生那年,因成本考量,所以回到老家開的。由於店面位置偏僻,得靠客人的介紹,把口碑作起來。鄭老闆在訪談過程中,邊幫我們倒茶邊笑著說:「是最近這幾年才能這樣泡茶內!以前早上八點來開門後就得一直忙到晚上,哪像現在有這個時間和你們泡茶聊天!」




        鄭老闆說,以前景氣好的時候,政大學生個個都接了不少家教,經濟上比較沒問題。因此對於機車的安全也比較不會省,該換的零件就會換,不像現在的學生,總是勉強用著那些危險的零件,能撐多久就撐多久。以前也有不少學生在網路上推薦這間機車行做宣傳,也因為鄭是自己開店自己修,一點也不馬虎,所以總有接不完的生意。
        這一區的土地,是屬於鄭家的祭祀土地,有一棟鄭氏的家廟,被列為一級古蹟,據估計已有超過300年的歷史。最近幾年,家廟翻修過,但還是維持著傳統三合院的古建築風貌。那裡平常都鎖著,只有在鄭氏各大房的祭祀日才會被使用。而當初祖先並沒有明確表明這塊土地要分給六大房中的哪一房,因此現在很多地的產權都不得而知,動不得。

        對於堤防興建以前的淹水記憶,鄭老闆從容地拍著身旁古老的木頭神桌,說:「當初我爸爸把一大袋的米放在這裡,以為不會淹到,水卻漲到了這麼高。」原來以前,淹水是會淹到半層樓高的!
然而,儘管以前的文山區每雨必淹,但政府並未提供避難措施。居民需自行找地方避難。在大水過後才會有國軍弟兄來幫忙清理。直到建了木柵動物園,為保護動物,以及配合動物園的整理規劃,才建了河堤,從此才使得文山區免於水患。
        其實,政大附近原本有更多的古厝,都已遭到政府徵收,轉為政大校地或是其他用途,因而無法保持房子原貌。另外,也有許多建商向居民買地建房子,並保證建成後會提供房子給該居民。
而現今仍存在的這些古厝,一部分是因為鄭家土地的產權問題,遺產稅的問題也因此撲朔迷離,於是鄭家人拒絕繳稅,而遭到政府強制徵收土地。然而鄭家人不願意捐出這塊地,政府也無從徵收。也因為這樣,這些古厝得以保持原貌至今。而另一部分的原因,是因為政府的都市更新計畫,需要2/3的居民同意才能進行,而至今這塊區域,仍未通過大多數人的同意。
        以後,當你拐個彎,進入小巷弄時,不僅可以觀察那些古厝建築中的前人智慧,也可以試著想像,他背後所隱含的,故事。